從市場現實來看,和其他產品一樣,農副產品的包裝裝潢也存在一系列問題。一、在產品裝潢上突出商標。01克服“重裝潢輕商標”的傾向。商標是包裝裝潢的主角。在產品包裝和裝潢中,應突出商標的名稱和圖形。商標名稱和產品名稱應緊密結合,防止商標和產品名稱分離。另外,在產品裝飾上,應該突出商標和公司徽,而不是突出和美化產品的圖形和文字。比如在罐頭等包裝食品的裝潢中,可以將介紹的商品內容放在與商標相同的視野中,設計成“8”或“葫蘆”的形狀,在“8”或“葫蘆”的上部印上商標的標識和文字,下部印上商品的形象,就像給罐頭商品開了一個“天窗”,讓消費者一目了然地看到罐頭商品的內容。把產品名稱印在葫蘆的底部或頂部或“8”:某品牌、某產品,如果是圖形商標就特別重要。2.注意產品形象的整體統一性。有的企業產品多,產業鏈長,產品上使用的商標很多,所以不同品種的裝修形象使用同一商標,包括位置、大小比例、色彩、風格等。應該是相同或相似的。例如,同一品牌的不同品種的易拉罐可以根據其內容物或屬性而具有略微不同的顏色。這里所謂的“類”是指肉類、家禽、魚類、水果和蔬菜等。至少可以分為肉菜兩大類,分別用藍色、淺藍、深藍,這樣略有區別,但色差不宜太大(主色調基本一致),以保持該品牌商品的裝修風格和形象的相對一致性,保證商場內的“群體”效應。3.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要刻意突出產品商標。都要在包裝裝潢上突出產品的商標,尤其是商標中能叫的部分的名稱。對于小包裝的產品,更要注意突出商標的位置,增加商標在包裝主展示面上的比例。比如,在有效展示面積小于400平方厘米的商品上,商標至少要占據10%的面積,并占據主導作用。二、注意發揮“群體優勢”1。“群體優勢”概述“群體優勢”是指企業在某一領域經營的產品范圍越廣,產品線越長,消費者就越能在市場上看到某一產品群體背后的大企業的氣勢,就越能在消費者心中產生信任感,從而在銷售中發揮有利因素。這就是所謂的“群體優勢”。農副產品的生產者有的是農民,有的是農業生產者集體經濟組織,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農業戰線上的龍頭企業。在企業推廣主導產品時,同一產品重復使用的效果要比單一使用的效果好。圖254顯示“廣金牌食用木薯淀粉”是利用經常生產和銷售的產品類型或“群體優勢”進行宣傳的。品種多(產品線長),自然就有“來自同一企業”的產品形象或包裝裝潢風格“相對統一”的問題。包裝和裝潢風格的“相對統一”可以使消費者在購買時很容易認出一個企業的產品。這是市場對企業產品包裝裝潢的客觀需要,也可以說是一種“通則”。現在有些企業總說“把企業或者品牌做大做強”之類的。2.“群體優勢”的消費心理基礎從消費心理的角度來看,人們總是害怕買到假貨、次品等。購買商品時,他們總是小心翼翼,生怕被騙。但是,企業在某一領域經營的產品范圍越廣,品種就越多。這樣的產品群放在商場里,形成一個“大塊”,或者占據一個柜臺,或者所有的塊都是一個企業的產品,從一個企業形成一個大的“產品群”。消費者一看就知道是同一家企業的產品。這類產品的群體客觀上給消費者一種暗示,是有背景有實力的大企業,購買時會產生安全感。客戶自然會信任這個企業的產品,在銷售上的優勢不言而喻。然而,在市場實踐中,我國并沒有多少企業注意到并運用了上述規則,農副產品商標所有人注意到的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