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不會購買商品,商品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落后年代,需求超過了供給,人們對品牌也沒有明顯的認識,生產和銷售都非常簡單明了。
而現在,隨著生產制造能力的提升,公司與公司間的競爭達到了一定程度,無論是簡單的一瓶飲料還是一部精密的手機,它們都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挑戰——無論它們的生產能力、技術有多么先進,競爭者都能夠加以模仿和復制。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會發現他們只有兩大對策可供選擇:一是減價,相同品質下用更低的價格來吸引客戶;二是為它們的產品注入意義,讓其變得獨一無二,不可替代。
毫無疑問,減價會讓利潤大幅減少,并不是一個長久之計。因此大多數企業都會給自己的商品設計出獨特的品牌意義以博得大眾的青睞。久而久之,品牌在人們心中的權重不斷加強——站在琳瑯滿目、功能各異的商品面前,對品牌的選擇逐漸取代了對每件商品的逐一比對,更有甚者會視品牌為購買的唯一標準:“我要穿**牌的衣服”、“我只認**牌的手機”。
為什么品牌會有如此魔力呢?除去了它的口碑背書為我們省去了逐一比較的麻煩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所代表的意義對我們的心理起到的安慰劑效應。醫學上的實驗證明,對某種藥物的堅信不移就可增強該藥物的治療效果,即使這個藥沒有任何療效也是如此。
品牌也可以起到這種效果,它所代表的意義可以為消費者帶來正面的效應,例如一個女人買了一件某某品牌的禮服可以讓她覺得自己高貴典雅,在酒會上倍感自信;一個男人買了一塊某某品牌的手表可以讓他感覺自己已經躋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
一旦某一類商品被賦予意義,這些商品便在我們的生命中具備了超脫其功能本身的象征力量。上個世紀60年代的甲殼蟲汽車就是最好的典范,當時美國的年輕人興起了一股反主流文化的熱潮,而那個年代的汽車就是這種主流文化的代表——過度享受、過度浪費能源以及重視地位。
就在這個檔口,甲殼蟲汽車出現了。以當時底特律的審美標準來看,這輛車小得令人無法置信,它的車身線條圓滑可愛,沒有任何多余的浮華裝飾,價格便宜,非常省油。之后,無論這款車型如何升級,總還是保持在這種設計框架之內。逐漸地,甲殼蟲汽車成為了活力可愛、輕松舒適生活的代表,和當時老派的主流文化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對于選擇這款車的年輕人來說,選擇它就是選擇了一種新的生活態度,甲殼蟲汽車順理成章地開始大賣。
對于一款產品背后的意義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心理學上的解釋是,我們的潛意識里總是有期望一些重大時刻出現或是重新經歷生命中某個時刻的意義原型。這些原型的意向和場景,召喚著人們通過各種方式來得到滿足。而一款商品恰恰可以提供這種中介功能,讓某個需求與該需求的滿足之間產生連結。這輛車所代表的意義原型給年輕人帶來了非常大的慰藉:天真的“甲殼蟲”勝過了體型龐大的“吃油怪物”,小男孩打敗了大巨人。
一款簡單商品背后的意義原型為顧客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渴望帶來的滿足,才是品牌吸引人最大的秘訣。因此品牌意義可以稱作是一個品牌最珍貴也是最無可取代的資產。意義訴諸的是大眾的情感面或直覺面,它創造出一種親和力,建立起商品和消費者之間的通道。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公司甘愿花費數億美元去購買一家公司,只是為了取得它的超級品牌——它背后那種普遍且巨大的象征意義。
因此,一家期望能夠在市場上獲得成功的企業,不僅要注重產品本身的功能設計,還需要注重其意義管理。一家公司若能通過高品質產品來實現其對意義的承諾,就是在幫顧客兩個忙:第一,提供有用的產品或服務;第二,幫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到意義的存在。倘若沒做到這兩點,便難以建立起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
然而,業內似乎又沒有成熟的理論和范式來構建這種意義感。品牌故事可以有千千萬萬個,但哪一個才是屬于自己的故事呢?如何通過一個故事讓顧客體驗到意義感,最終為自己的產品買單呢?
其實這并不復雜,正如上文中的甲殼蟲汽車所代表的“小男孩打敗了大巨人”的故事,我們從小聽了、看了無數個這樣的故事,但還是會津津樂道,甚至置身其中,想象自己就是那個打敗了大巨人的小男孩。
人們的各種期望和幻想其實相當容易預測,因為它們總是依循著眾所周知的敘事架構來發展。心理學家榮格指出:全人類都擁有一份超越了時間、空間和文化等表面差異的共同心靈主題,這些主題總是變換著不同的情節和場景,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世界各地的老老少少身邊上演。
例如蘋果公司的品牌原型就是顛覆者,該公司的座右銘“與眾不同的思考”、商標“被咬了一口的蘋果”(暗示亞當和夏娃違抗上帝,偷吃知識樹上的果實),將屏幕外的鍵盤設計到屏幕內的獨到設計——無論是產品本身還是其背后的意義,都代表了它是一個不墨守成規的顛覆者,并依此吸引了一批堅實的信眾;而仔細回顧北面(The North Face)公司就會發現,它的服飾產品和廣告,總是帶給人一種戶外、探險、突破邊界的引領感,實際上是契合了一個時刻在路上、時刻在突破邊界的探險者的期望原型。
有意義感的品牌能夠讓行銷變得更簡單、更有效率,也更為主動。對于期望打造一款成功商品的企業來說,其產品設計要具有更高的視角,如果在產品之上安插一個能夠讓顧客本能地認出某個基本真理的故事或概念,產品就更容易從一眾商品中脫穎而出。
值得注意的是,為商品安插一個意義并不意味著欺騙客戶,編造一個與產品完全不契合的故事來吸引客戶。意義管理仍然需要以誠信作為大背景,它是將商品本身的功能與一個意義故事巧妙化合,在滿足商品功能的同時讓客戶體驗到意義的存在。這是一種更高維度的商品設計,它讓顧客在商品中體會到更多元的溫暖,同時也從中獲得來自他們的認同和回報。
意義管理是是品牌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現今大多數公司并沒有一套有關意義開發和意義管理的科學,即使有這種意識,也特別容易在擴張和利潤面前弱化它的權重,使原有的品牌變了味道。對于企業來說,品牌意義是一個不可取代且價值連城的“商譽倉庫”,如果企業在航行中丟失了這個羅盤,那么對于企業本身和客戶來說,都是巨大的損失和浪費。
揚州,江蘇省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是世界遺產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運河之都、東亞文化之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具有傳統特色的風景旅游城市 ,位于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揚州在中國古代幾乎經歷了通史式的繁榮,并伴隨著文化的興盛,有江蘇省陸域地理幾何中心(揚州高郵市)之稱,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著“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被譽為揚一益二、月亮城。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中國大運河揚州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揚州列入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城市之一。下轄邗江區、廣陵區、江都區3個市轄區和寶應縣1個縣,代管高郵市、儀征市2個縣級市。
揚州是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群城市;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水源地、聯合國人居獎獲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溫泉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揚州成功舉辦2017年世界體育賽事與旅游峰會、世界地理標志大會、世界運河城市論壇,2018年世界運河風情民俗展演活動、江蘇省第十九屆運動會、第十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將舉辦2021年揚州世界園藝博覽會,2022年世界半程馬拉松錦標賽。
2018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公布,揚州市位列第45位。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2019年10月31日,揚州入選世界美食之都。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
RELATED INFORMATION
開創品牌的新時代。即刻與我們聯系:021- 6922 3125